
什麼是貓愛滋?了解貓免疫不全病毒感染( FIV )
貓咪也有愛滋病? 你可能有聽過貓愛滋。
說到「愛滋病」,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個名稱,因為人類也有同樣的疾病。
但您知道嗎?其實貓咪也會感染愛滋病毒,我們稱之為「貓免疫不全病毒感染」,也就是俗稱的「貓愛滋」。
本篇文章將為您介紹貓愛滋的成因、傳染方式、症狀表現與預防對策,幫助您更了解這項疾病,並守護家中毛孩的健康。

1. 貓愛滋是什麼樣的疾病?
貓愛滋(FIV, 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與人類愛滋雖然名稱相似,但屬於不同的病毒,且不會傳染給人類。
和人類愛滋一樣,貓愛滋的傳染力並不高,主要是經由帶有「貓免疫不全病毒」的貓咪傳染。
這種病毒會逐漸削弱貓咪的免疫力,使牠們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感染了FIV的貓咪可能長期沒有任何症狀,
若能避免壓力、保持健康,有些貓甚至可以健康存活十年以上,安然走完一生。因此,即使檢測結果為陽性,也不能立刻稱為「貓愛滋病」。
只有當出現症狀、進入發病期時,才被稱為「貓愛滋病毒感染症」。
2. 傳染途徑
FIV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貓咪與其他貓的直接接觸傳染。由於病毒本身傳染力不強,主要是透過唾液、血液等體液進入對方體內。
例如:咬傷是最常見的傳染方式,因此未結紮、容易打架的公貓風險特別高。交配或互相舔毛也可能傳染,但機率比打架要低得多。
FIV不會傳染給人類,也不會從人類傳給貓咪。
3. 貓愛滋的檢測方式
目前FIV的檢測主要有兩種方法:
- 快速檢測試劑(免疫層析法)
- 最常見、普遍使用的臨床篩檢工具。
- 從貓咪抽取少量血液即可檢查是否帶有抗體。
- 約在感染後2~4週後抗體才會產生,因此感染初期可能出現假陰性。
- PCR 檢測(核酸檢測)
- 檢測病毒的基因片段,可檢出病毒的「本體」,不只是抗體。
- 適合用於快速檢測不確定或懷疑為母源抗體、疫苗干擾的情況。
- 檢測靈敏度高,但費用相對較高。
- 台灣專業獸醫檢驗單位提供此服務(需送外院檢驗)。
4. 感染後的症狀
如前所述,有些貓感染後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有發病,通常會分為幾個階段:
- 急性期(感染後約1個月):出現短暫的發燒、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此時病毒活躍,但之後會進入潛伏狀態。
- 潛伏期(可長達數年):貓咪表面看來恢復健康,無明顯症狀,但病毒潛伏於體內淋巴球中,持續削弱免疫系統。
- 發病期(免疫力下降):病毒再次活躍,導致免疫力逐漸下降,容易罹患各種疾病,例如:
> 反覆口炎、牙齦炎
> 鼻水、眼屎增多
> 腸胃不適、慢性腹瀉
> 體重減輕、貧血、營養不良
5. 若貓咪感染了FIV怎麼辦?
感染FIV後,經過兩週以上即可透過血液檢查確認是否帶有病毒。
如果您是新收養的貓咪,或家貓曾外出打架受傷,也會建議進行檢測。
目前FIV尚無法根治,治療方式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目標是維持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
治療方式包括:
- 改為易食或流質食物,幫助進食與體重恢復
- 避免環境壓力,提升免疫力
- 維持良好營養狀態,減緩病程進展
若放任不管,貓咪體力會逐漸衰退,最終因其他感染或併發症而過世。
6. 關於混合感染與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除了FIV,另一種常見且同樣會削弱免疫力的病毒是貓白血病病毒(FeLV)。
一旦同時感染FIV與FeLV,免疫系統衰退的速度會更快,疾病進展也更迅速。
貓白血病是可以透過疫苗預防的,因此建議飼主定期為貓咪接種疫苗,降低混合感染的風險。
7. 如何預防貓愛滋(FIV)?
目前尚無可完全預防FIV的疫苗。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避免與感染貓接觸,也就是讓家貓不外出。
根據統計,日本與台灣的流浪貓FIV陽性率皆約超過10%。流浪貓的平均壽命僅5至6歲,其中一大因素就是貓愛滋。
若您的愛貓已被感染,也務必讓牠長期待在室內,避免成為其他貓的傳染源。
7. 總結
雖然自由自在的戶外生活看似適合貓咪,但現今社會中的風險(打架、車禍、虐待等)比以往更多。
現代家貓也可以選擇理想的生活方式,在室內享受安全、舒適與安穩的生活。
即使感染了FIV,只要妥善照護、避免發病,貓咪仍然可以陪伴我們多年。
請不要悲觀,讓我們共同努力,為貓咪打造長久而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