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貓癲癇完整指南:原因、症狀、診斷與治療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Epilepsy)
犬貓癲癇(Epilepsy)是犬貓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反覆性發作。
發作可能呈現抽搐、意識喪失、異常行為等多樣表現。了解癲癇的成因與治療方式,對飼主而言至關重要,
因為這是一種可控制但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病。

1. 癲癇的分類與成因
癲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種症候群,可依據其成因大致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 症候性癲癇(Secondary Epilepsy):
這類癲癇通常會伴隨其他神經症狀,如步態不穩、視力異常或性格改變。
通常由明確的腦部病變引起的癲癇,常見原因包括:
- 腦瘤(如腦膜瘤、神經膠質瘤)
- 腦部創傷或中風
- 中樞神經感染(如犬瘟熱、弓形蟲症、腦炎)
- 先天性腦部發育異常
- 特發性癲癇(Primary Epilepsy):
此類癲癇找不到明確的結構性或代謝性病因,目前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
發作之間動物通常神智清楚,無其他異常神經症狀。
常見於年輕犬隻(6個月至5歲間),尤其好發於某些品種 例如:
- 巴哥 (Pug)
- 拉不拉多 (Labrador Retriever)
- 蘇格蘭牧羊犬 (Rough Collie)
- 迷你臘腸 (Dachshund)
- 反應性癲癇(Reactive Epilepsy):
由非腦部原發疾病引起,當身體代謝出現異常時,大腦會以癲癇發作作為反應,
這些情況屬於「非癲癇性癲癇發作」,治療應針對原發病因。例如:
- 低血糖(常見於幼犬、胰島素瘤)
- 肝腦病變(肝性腦病、肝臟腫瘤)
- 電解質失衡(如低鈣血症)
- 中毒(如誤食巧克力、殺鼠劑)
2. 癲癇的臨床症狀
癲癇發作的型態可分為兩大類:
- 全身性癲癇發作(Generalized Seizure)
這是最常見的形式,症狀包括:- 肌肉僵直與抽搐
- 意識喪失
- 口吐白沫
- 排尿或排便失禁
- 發作後短暫迷惘、走路不穩(發作後狀態)
- 局部性癲癇發作(Partial Seizure)
只有身體局部肌肉發生不自主動作,常見於腦部局部病變,例如:- 一側臉部抽動
- 唇部咀嚼樣動作
- 視線無法集中、定格某處
- 突然的奔跑、吠叫或攻擊行為
3. 癲癇的診斷方式:從問診到影像,我們如何找出原因?
當毛孩第一次出現癲癇樣的發作時,許多飼主會感到焦慮與不知所措。
為了幫助我們判斷發作的真正原因,獸醫師會從最基礎的步驟開始,一層層排除各種可能性。
診斷的第一步,通常從詳細的問診開始。飼主的觀察至關重要,我們會詢問毛孩第一次發作的年齡、
每次發作持續的時間、發作時的表現、發作之間是否恢復正常,以及是否有潛在誘因(例如過度疲勞、進食間隔過長、環境刺激等)。
如果飼主能夠提供錄影,對診斷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能藉此判斷發作屬於哪一種類型。
接下來,我們會進行完整的神經學檢查。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確認動物是否除了癲癇之外,還有其他神經異常,
例如走路不協調、視力問題、頭部歪斜等。若神經學檢查發現異常,可能暗示腦部有結構性病變,例如腫瘤或腦炎。
為了進一步排除非腦部疾病所引起的發作,我們還會安排血液與生化檢查。
這些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確認肝臟與腎臟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低血糖、低鈣或其他代謝異常。
甚至也會需要超音波影像檢查去輔助判斷肝臟與腎臟的形態及異常的成因。
這些情況有時會模仿癲癇發作,但處理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必須仔細區分。
若懷疑是腦部本身的問題,我們則會建議進一步進行影像學檢查,如核磁共振成像(MRI)或電腦斷層掃描(CT),
這些檢查能清楚看出是否有腦瘤、發炎、血管異常或腦部結構問題。(但因此類檢查需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故麻醉風險也是一項考量)
4. 癲癇的治療與長期管理
- 根據檢查結果,獸醫師可能會投予幾種常見的抗癲癇藥物(AEDs):
- Phenobarbital
- Zonisamide
- Potassium Bromide
- Levetiracetam
- 日常生活管理:
- 固定作息,避免環境壓力與驚嚇
- 規律餵食,避免低血糖
- 避免高溫、劇烈運動或疲勞
- 每日觀察並紀錄發作狀況
- 定期回診與追蹤:
- 每3~6個月抽血監測藥物濃度與肝腎功能
- 視情況調整劑量,確保控制發作又減少副作用
- 飼主注意事項:
- 癲癇發作期間切勿強行按壓或打開嘴巴,以免被咬傷;並請將周圍物品淨空,以免撞傷毛孩
- 建議拍下發作影片供獸醫師分析
- 若連續發作超過5分鐘或短時間內重複多次,為「癲癇重積狀態」,需立即急診處理
貼心叮嚀:
為了協助獸醫師了解犬貓的發作情況,建議飼主詳細紀錄每次發作的時間、持續時間、症狀、誘發因素及恢復情形。
這些資料對於診斷與治療方案的制定是重要的依據。
>>以下癲癇紀錄表的模板供大家參考:
發作日期 | 發作時間 | 發作持續時間 | 發作前異常徵兆 | 發作期間症狀 | 發作後狀態 | 是否有誘發因素 |
---|---|---|---|---|---|---|
2025/04/27 | 03:25 AM | 2 分鐘 | 走來走去、呆滯 | 抽搐、流口水 | 精神恍惚、疲倦 | 大聲噪音 |
總結
雖然動物不像人類那樣可以主動配合,但透過一連串的檢查,我們可以在不傷害毛孩的前提下,盡可能找出癲癇的根源。
癲癇雖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妥善治療與管理,大多數動物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對我們來說,這不僅是一項醫療任務,更是為了讓您與您的毛孩在未來的日子裡,能更安心地面對與管理這個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