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嗜酸性肉芽腫症候群|貓咪反覆出現皮膚紅腫、潰瘍?可能是過敏造成的!
您是否發現貓咪的嘴唇、背部、內腿、肉球或腹部皮膚,反覆出現紅腫、結節或潰瘍?
若曾被獸醫告知是「過敏」或「嗜酸性肉芽腫症候群」,這篇文章將幫您了解這個常見但不容易被察覺的貓皮膚疾病。

1.什麼是嗜酸性肉芽腫症候群?
「嗜酸性肉芽腫症候群(Eosinophilic Granuloma Complex)」是貓咪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之一。
當貓咪對某種物質(如跳蚤、食物、花粉等)產生過敏反應時,體內的嗜酸性球會聚集在皮膚,
引起發炎、搔癢與肉芽組織形成。
因此,這類疾病通常與免疫反應過度活躍有關。
2.嗜酸性球是什麼?
嗜酸性球是白血球的一種,主要功能是:
- 對抗寄生蟲感染
- 參與過敏反應
當貓咪體內嗜酸性球過度活化時,就會導致皮膚發炎、紅腫或潰瘍等現象。
3.貓嗜酸性肉芽腫的常見類型
依外觀可分為以下三種型態:
- 無痛性潰瘍(Indolent ulcer)
- 多見於上唇,呈潰瘍狀但貓咪通常不覺得痛。
- 嗜酸性斑塊(Eosinophilic plaque)
- 常出現在腹部或頸部,表面紅腫、滲液,且非常癢。
- 線狀肉芽腫(Linear granuloma)
- 呈現條狀隆起,可見於大腿後側或口腔內。
這三種型態可單獨出現,也可能同時發生。
4.造成貓咪嗜酸性肉芽腫的常見原因
雖然確切原因尚不明,但大多與過敏反應有關,包括:
- 跳蚤過敏性皮膚炎:對跳蚤唾液或糞便產生過敏。
- 食物過敏:對某些蛋白質成分敏感,如雞肉、魚類等。
- 環境過敏:如花粉、灰塵、塵蟎、黴菌等。
這些過敏原刺激皮膚後,嗜酸性球會聚集並造成發炎反應。
5.治療與照護方式
治療分為兩個方向:控制症狀與找出過敏原因。
(1)控制症狀:
- 使用抗發炎藥物、止癢針或口服藥,減輕貓咪搔癢與紅腫。
- 若有細菌感染,需合併抗生素治療。
(2)排除或避免過敏原:
- 跳蚤防治:每月定期使用防蚤滴劑或口服藥。
- 飲食調整:更換成貓咪未食用過的蛋白來源(如羊肉、鴨肉、袋鼠肉等),觀察至少 6–8 週。
- 環境改善:減少灰塵、塵蟎與花粉接觸,保持環境清潔。
6.在家可以做的皮膚護理
- 保持皮膚清潔:使用溫和的醫療用洗毛液,避免皮膚細菌感染。
- 補充營養:Omega-3 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補充品有助於皮膚修復。
- 避免自行用藥:人用藥物對貓咪可能有毒性,務必遵照獸醫指示。

由日本PRIMO動物醫院研發製造
7.何時應帶貓咪就醫?
如果您發現貓咪有以下情況,應儘早就醫:
- 嘴唇、腹部或腿部皮膚紅腫或潰爛
- 頻繁抓癢、舔舐或掉毛
- 皮膚上反覆出現結痂或突起
早期診斷與治療能有效減輕貓咪的不適,避免皮膚傷口惡化。
初日動物醫院提醒您:
嗜酸性肉芽腫症候群是常見但可控制的貓咪過敏性皮膚病。
只要找出過敏原、配合治療與日常皮膚保養,多數貓咪都能恢復健康、減少復發。
若您的貓咪出現不明皮膚紅腫或潰瘍,
歡迎與初日動物醫院聯絡,我們將為您提供專業的治療建議,幫助毛孩重拾舒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