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咪腎衰竭不可忽視|認識慢性腎臟病與早期照護關鍵
認識慢性腎臟病,讓愛貓腎臟健康多一層保障。
常聽到有貓咪罹患貓咪腎衰竭、慢性腎臟病(腎衰竭),這與其生理特性與壽命延長有密切關係。
透過瞭解腎臟功能、及早診斷與積極照護措施,飼主可有效延緩病情惡化、提升貓咪生活品質。
以下整理成因、症狀、診斷與治療重點,幫您在照護之路上更加安心。

1. 貓為何容易罹患腎衰竭?
貓咪原生於乾燥環境,演化出製造濃縮尿液的能力以節約水分,但這也讓腎臟承受更大負擔,年齡增長後功能逐漸衰退。
再加上現代貓咪壽命延長,使慢性腎臟病的發生率提升。
2. 腎臟的主要功能
腎臟負責以下四大工作:
- 過濾血液中的毒素與老廢物,形成尿液
- 維持血液中水分與電解質平衡
- 調控血壓
- 分泌促進紅血球生成的激素
腎臟的核心功能是形成尿液,協助排出體內不需要的物質並回收可用營養。
3. 為什麼尿液會呈現黃色?
尿液的黃色來自血液中老廢物的色素。水分多時尿液呈淡黃;水分不足時則顏色加深。
由於貓咪喝水量本來就少,尿液通常較人&狗更深、氣味較濃
4. 慢性腎臟病(CKD)是什麼?
貓咪的腎臟主要負責過濾血液中的老廢物,並透過尿液將它們排出體外。
當腎臟因老化或疾病逐漸喪失正常功能時,就稱為 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衰竭)。
這代表腎臟的「工作效率」不再是 100%,也就是所謂的腎臟功能不全。
隨著腎臟功能逐漸衰退,排出老廢物的能力會下降,使得毒素留在體內。
腎臟為了代償,會製造更多尿液來排出廢物,因此患有慢性腎臟病的貓咪常出現 喝水量增加、排尿量變多 的情況。
同時,由於尿液中的老廢物濃度降低,尿液顏色會變得更淡,氣味也會減弱。
當病情惡化,老廢物無法有效排出而累積在體內時,就會影響貓咪全身健康,導致 食慾下降、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精神不佳 等症狀。
這也是為什麼慢性腎臟病常被稱為「貓咪的隱形殺手」,因為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但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往往已經進入中重度階段。
5. 常見症狀提示
當貓咪出現以下狀況,建議盡快就醫評估腎功能:
- 飲水量與排尿頻率增加
- 脫水、昏沉、精神不佳
- 食慾下降、體重減輕、嘔吐
- 貧血、高血壓、口臭
6. 如何診斷腎衰竭?
診斷需透過綜合檢查:
- 尿液檢查:測定尿比重、蛋白質等,建議 5–6 歲以上貓咪定期檢查
- 超音波檢查:觀察腎臟形態是否異常
- 血液檢查:評估尿素氮(BUN)、肌酸酐、鈣、磷、蛋白質等,近年也有透過血中胺基酸濃度判斷早期腎功能衰退的研究
若腎功能異常持續超過 3 個月,即可診斷為慢性腎臟病
7. 治療目標與方式
腎功能難以恢復,因此治療重點在於延緩惡化與改善生活品質:
建議每年安排一次完整健檢,特別是中高齡毛孩,這就是給牠們最好的禮物。
- 飲食調整:限制含磷蛋白質,減輕腎臟負擔
- 口服藥物/補充品:幫助毒素排出、控制血壓或抑制病情進展
- 補液療法:透過靜脈或皮下點滴改善脫水、促進廢物排除
8. 總結
慢性腎臟病是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但及早發現與介入能有效延緩進展。
若您注意到貓咪有上述異常,建議儘快帶至動物醫院進行檢查。
與獸醫師充分了解、討論,制定專屬的照護計畫,是保障貓咪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
初日動物醫院提醒您:
每隻毛孩的狀況都獨一無二,文章僅提供一般健康資訊,不能取代專業檢查。
若您擔心毛孩有異常症狀,建議及早帶來檢查,讓醫師協助找到最佳的治療與照護方式。
我們承諾以專業與愛心陪伴每一個家庭,讓毛孩能安心、快樂地與您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