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皮膚病癢不停 | 常見皮膚病原因、治療與預防全解析
狗狗出現皮膚癢、掉毛、紅疹或皮屑等情況,可能不只是乾燥問題。
本文由初日動物醫院說明常聽到的犬隻皮膚症狀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式,幫助飼主及早發現、正確處理。

1.狗狗一直抓癢,是過敏嗎?
有些狗狗即使健康,也可能因乾燥、換季或環境變化而暫時出現搔癢現象。
但若發現皮膚出現紅疹、丘疹、掉毛、舔咬不停,就可能不只是單純乾癢,而是皮膚疾病的警訊。
許多飼主會懷疑「是不是過敏?」「是不是皮膚病?」
其實,引起狗狗皮膚癢的原因相當多樣,不只有過敏,也可能是感染或內分泌問題。
2.造成皮膚癢的常見疾病類型
- 感染性皮膚病
- 膿皮症:由細菌感染引起,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
皮膚上會出現紅疹、膿包或皮屑,常與其他皮膚病併發,使症狀更複雜。 - 馬拉色菌性皮膚炎:由馬拉色菌(Malassezia)過度繁殖引起。
特別容易發生在皮脂分泌較多的犬種,如西施犬、可卡犬。
若狗狗有異位性皮膚炎等體質,皮脂分泌旺盛更容易讓菌群失衡。 - 疥癬:由疥蟎感染所致。蟎蟲會潛入皮膚,引起強烈搔癢與過敏反應。
由於蟎蟲藏得很深,檢查時有時不易發現,需要特別的顯微鏡檢查。 - 毛囊蟲症(又稱蠕形蟎皮膚炎):毛囊蟲原本就存在於皮膚毛囊中,
但當免疫力下降、老化或遺傳體質影響時會異常增生。
常伴隨細菌感染,導致紅腫、脫毛與膿包。 - 真菌感染(皮膚黴菌症):由皮膚黴菌(皮膚絲狀菌)感染所引起。犬隻較少見,但仍需透過伍氏燈檢查或真菌培養確診。
- 跳蚤、壁蝨感染:多在春夏秋季於草叢感染。尤其是跳蚤叮咬會造成劇烈搔癢,若未使用預防藥物,易重複感染。
- 膿皮症:由細菌感染引起,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
- 過敏性皮膚病
- 跳蚤過敏性皮膚炎:對跳蚤唾液產生劇烈過敏反應的犬隻,只要被叮一口就會全身癢。
這是最常見、也最被忽略的過敏型皮膚炎之一。 - 異位性皮膚炎(Atopy):屬於遺傳性體質過敏,對環境中如花粉、灰塵、黴菌等物質過度敏感。
會反覆出現耳癢、腳趾舔咬、腋下紅疹等慢性皮膚炎症狀。 - 食物過敏:對特定食材(如牛肉、雞肉、蛋、小麥等)產生過敏反應,
造成搔癢、紅疹或掉毛。需透過飲食排除試驗協助診斷。
- 跳蚤過敏性皮膚炎:對跳蚤唾液產生劇烈過敏反應的犬隻,只要被叮一口就會全身癢。
- 其他造成搔癢的疾病
- 角化異常症(脂漏症、乾燥症):表皮角質代謝異常,造成皮膚油膩或乾燥。
常與細菌或馬拉色菌感染併發,治療上需配合藥浴與保濕護理。 - 內分泌疾病:多見於中老年犬,如庫興氏症(副腎皮質機能亢進)、甲狀腺低下症等。
常伴隨膿皮症、毛髮變薄、皮膚暗沉。 - 腫瘤:例如上皮向性淋巴瘤等腫瘤,會造成強烈搔癢或因感染而惡化。
- 角化異常症(脂漏症、乾燥症):表皮角質代謝異常,造成皮膚油膩或乾燥。
3.皮膚病的診斷方法
皮膚病診斷通常會依序進行下列檢查:
- 皮膚表面檢查:以膠帶取樣、拔毛或收集皮屑,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菌、酵母菌或寄生蟲。
- 伍氏燈檢查與真菌培養:懷疑黴菌感染時進行。
- 過敏檢測:針對環境或食物過敏源進行篩查。
- 血液與內分泌檢查:若懷疑內臟或荷爾蒙問題影響皮膚。
- 皮膚切片檢查:在局部麻醉下取樣,用於排除腫瘤或特殊病變。
並非每隻狗都需做所有檢查,獸醫會根據症狀、病程與治療反應逐步判斷。
4.治療與居家照護重點
狗狗皮膚病的治療須依照病因進行:
- 感染性皮膚炎:使用抗生素、抗真菌或抗寄生蟲藥物。
- 過敏性皮膚病:搭配低敏飼料、抗組織胺、免疫調節治療。
- 角化或內分泌問題:改善體質與荷爾蒙平衡,配合藥浴及營養補給。
飼主在居家照護上可注意:
- 維持清潔與通風,避免潮濕悶熱環境。
- 定期洗澡並選擇合適的皮膚保健洗毛精。
- 定期驅蟲與預防跳蚤、壁蝨。
- 均衡飲食,避免過多零食或高脂肪食物。
5.結語:及早發現、耐心治療是關鍵
皮膚病往往與體質相關,許多病例需長期、持續治療與照護。
若發現狗狗出現異常搔癢、紅疹或掉毛,請不要等到皮膚破損才就醫。
越早診斷、越能避免慢性化與反覆感染。
初日動物醫院提供皮膚門診服務,讓您的毛孩從日常護理到治療都能安心照顧。






